学位点年度建设报告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于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学校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对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形成了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特色方向)、管理系统工程、科技与创新管理、社会管理工程4个主要研究方向。2022年被学校遴选为“十四五”一流学科,同年被江西省学位办列为“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

1基本条件

1.1师资队伍与师德师风建设

2024年本学位授权点引进博士2人,新增导师数1人,目前导师队伍共有25人,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持续开展《江西省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学习,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在《工程伦理》《学术论文写作》《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等课程中系统嵌入科学家精神、学术诚信、社会责任等内容,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编写《水文化概论》等特色教材,开设《水经济与管理》等特色课程,将水利精神、工匠精神、中华优秀管理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

1.2科学研究

2024年本学位授权点新立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育项目、1项省科技厅管理科学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省教规项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3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结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4项。新立项纵向项目资助经费109.5万元,全年横向科研经费进账12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

1.3平台支撑

2024年,学院平台参与承办江西省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暨2024年会、江西省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联盟学术年会,参与师生、业界代表超400人。

学科成员积极参与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县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生态环境评估及修复等社会服务,带领学生参与农村水环境、生态旅游、水环境应急管理等调研10余次。

2人才培养

2.1招生与就业

2024年本学位授权点招收研究生6名,毕业9人,毕业率100%,就业率92.5%,1名学生被武汉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2教学保障

本年度学位点继续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导师管理相关制度,修订完成2022版培养方案,突出课程思政教学以及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完善教育质量监督制度和评价机制,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设立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派督导对研究生课堂进行随机听课12次,检查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试卷考核结果。

2.3学术训练与指导

学位点采取导师团队制集体培养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强调通过思政育人、项目育人、竞赛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和培养科研合作精神。各科研团队召开组会120余次,研究生立项校级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4篇;参加正大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研究生组)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总决赛三等奖、江西省赛区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2.4学术交流

学院鼓励师生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渠道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自我学习和团队交流。本年度组织了“科研项目制度建设及管理规范”“学术诚信教育”等活动,组织师生参与江西省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江西省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联盟学术年会以及各类线下学术讲座约140人次。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近20人次,其中,况子怡等人撰写的《社会网络结构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关联逻辑、影响机制与未来研究趋势》获2024(第三届)江西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新质生产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创新专题分会暨江西省管理学会2024年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此外,资助教师参加科研和教研培训8人次。

2.5奖助情况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建立了完整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4年度,本学位点共有43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21.5万元;1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金额2万元;1人次获得江西省政府奖学金,资助金额1万元;11人次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资助金额8.8万元;9人次获得校研究生奖学金,资助金额3.6万元。

3社会服务贡献

本年度,本学位点继续积极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教师承担了多个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服务、水权交易技术服务等技术咨询服务,应急管理团队为江西畅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开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学位点还承办了江西省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江西省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联盟学术年会、2024江西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三场会议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近6000人。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领军人物数量不足,尚未有教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近年来省级人才数量未增加。

(2)近5年新进博士高水平国家级课题立项还未有突破。

(3)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及各类省级课程建设项目还未有突破。

三、下一年度计划

(1)加强人才引育,优化师资结构,凝练科研团队,组织全体博士进入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

(2)实施有组织科研,提前筹划重点项目和奖项申报,调整国家课题申报组织工作机制,力求项目质量和数量双重突破。

(3)推动教学团队建设,落实课程组责任制,推动重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

 (文 李昌彦 吴建校;一审 唐厚兴; 二审 胡杨成; 三审 高丽明)